教師研究特色

  • 1990-01-01
  • 資訊工程系辦

教師

近期研究進度

未來研究規劃
(EX. 科技部)

講座教授
陳良弼
陳良弼老師過去在異質性資料庫的查詢最佳化、多媒體的資料搜尋及推薦、及大數據的探勘及應用建立國際聲譽。目前的研究著重於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分析電子病歷、社群媒體、開放資料等,預測受測者是否即將罹患急性腎衰竭、憂鬱症等疾病;亦或靠著分析,推薦適當的醫療專家給需要的人。

講座教授
黃明祥
黃明祥講座教授于1995年取得公立交通大學計算器與資訊科學博士學位。黃博士于1988年「電子工程師」國家高級考試及格。1990年還通過「資訊工程」國家電信特考,被授予一級軟體工程師。歷任交通部電信研究所資訊中心主管、交通部電信總局技正、朝陽科大資訊管理系教授及主任、創立並擔任朝陽科大網路與通信研究所首任所長、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系主任、教授、特聘教授。黃博士連續五年(1997–2001)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甲種研究獎及中華民國技職教育學會2002年技職教育技術論文類傑出成就獎。目前他擔任網路安全國際期刊主編、中華智慧運算學會理事長。他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區塊鏈技術、密碼學、資訊與網路安全、電子商務、隱藏學、行動計算等領域。黃博士在SCI國際期刊上已發表超過200篇以上學術研究論文、三本教科書(資訊與網路安全概論、雲端運算概論、資訊與網路安全實務)、以及多項國內外專利。過去指導過學生獲得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最佳碩士論文指導佳作獎、指導優等獎、全國經營實務專題成果發表研討會TIC100科技創新獎。
確診者足跡隱私之研發

講座教授

薛榮銀

薛榮銀講座教授近期研究主要以區塊鏈為主、將區塊鏈與農產品、珠寶、茶葉等作物結合,並用其產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來對產品產生連結。可以在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中,用一個無法否認的特徵來做標記,這個標記需要使用AI(人工智慧)的技術找出產品的特別之處,並把它記在「區塊鏈」裡,用「區塊鏈」以及AI的技術讓產品具有識別價值,當消費者選購這項商品時,可以確保買到商品的真實性,避免購買假貨的風險。

e-profile、驗證平台

講座教授
許慶賢
許慶賢博士(國立中正大學資工系合聘教授),主要從事雲端運算、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系統,串流數據分析、高性能計算,平行與分散式系統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項科技部、教育部、產學、與國際研究計畫、曾擔任台俄、台法、台澳雙邊合作計畫主持人。2011年至2013年,受歐盟與台灣科技部資助,先後在挪威 University of Stavanger 與美國Virginia Tech. 任客座教授從事合作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百餘篇 IEEE, ACM, JCR Q1 等高水平論文。近五年(2016-2020)學術成果被引用超過4,000餘次。編著過分散式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雲端程式設計等書籍。指導學生參加黑客松【掌握數據脈絡.開創行動商機】獲行動創新獎。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有:

- 邊緣計算於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之車聯網應用
- 支援5G網路切片之動態容器部署、遷移與負載平衡技術研究
- 雲端巨量資料平台開源系統軟體創作-資料串流與訊息佇列技術
- 基於智慧邊緣計算與服務管理架構設計高效多供應商物聯網協作
- 基於雲端深度學習與資料增強技術的腫瘤偵測與分類平台

張文鐘
張文鐘最近的研究興趣在IOT的相關議題。我曾經在美國柯達公司上班,然後在交通大學任教。IOT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一般都用比較簡單的三個層面來說明,也就是感測器,網路通訊,數據應用。我的興趣是在網路通訊,包含有線,無線,短距離,長距離,傳輸率,頻段,功率等等。更複雜的是,數據要如何封裝,要用甚麼規範來傳,資料要如何共享。這個問題,一般是歸類為傳輸規約。這個傳輸規約,很多人認為是談論IOT時的主題。這個規約架構出資料傳輸的程序規則,像是MQTT或是COAP。簡單的說,有些是要求然後傳送,譬如讀網頁。有些是主動傳送,像是即時通。其他還有安全問題,像是身分認證及資料加解密,駭客攻擊等。
IoT長程無線通訊技術(科技部)

陳興忠
陳興忠老師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基於軟硬體協同設計的資通信安全、基於區塊鏈網路技術的網路空間安全、物聯網應用工程及其安全、行動和無線網路協議、醫學和生物資訊信號影像處理、可解釋的人工智慧(XAI)和軟計算以及應用密碼學。陳興忠老師研究工作的主題圍繞於AIoT應用,主要利用了軟硬體協同設計技術、區塊鏈技術和XAI等技術,其中將收集到的物聯網數據經由人工智慧軟體進行處理和分析。再者,第二個研究工作主題是基於機器學習和影像處理技術對中醫診斷測量的脈搏波形或牙醫拍攝的X光照片進行特徵提取並以人工智慧軟體進行分類、預測或決策分析等。研究工作的最後一個主題集中在資訊和通信安全、網路安全、區塊鏈技術安全和AIoT的教育訓練任務。
應用於復健訓練之智慧肌肉感測器之設計(科技部)

連耀南 1. 交通大數據分析:  利用台中市公車乘客上下車刷卡的電子記錄分析公車乘客的搭車行為,提供政府制定交通政策的參考。例如通勤高中生耗費在公車上的時間,銀髮族搭車頻率與造訪醫院頻率之關聯等。
2. 大型災害緊急通訊系統: 當大型災難發生時,受困於災難現場的人員,必須在72小時內搶救出來,否則生還機會極為微弱,但由於通訊系統常常癱瘓,導致救難工作缺乏效率與救難資源之嚴重錯置,因而喪失了很多可以救人一命的機會。我們利用倖存但失去後端連線的行動電話基地台加上長距離WiFi等連線組成蜂巢式緊急通訊系統,可以提供災區救難人員利用現有手機使用本系統。本系統盡量利用原有設備,因此建構迅速,造價低廉。
3. 3D數位典藏:  利用3D攝影技術進行數位典藏。平面影像是傳統數位典藏很重要的一環,近年的趨勢是進一步以3D建模方式將文物的立體資訊保留下來。但是很多文物是很難利用3D建模的,例如精雕細琢的廟宇教堂。我們利用3D攝影技術進行數位典藏以彌補這項缺陷。
4. 機率法則式假新聞自動化驗證機制研究
  陳懷恩 陳懷恩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主軸是智慧物聯網與 5G/6G 行動網路,研究主題包括:智慧農業物聯網、智慧校園、智慧製造。在智慧物聯網領域主要是將資通訊技術應用於農業領域(包括:種植、畜禽、養豬等);智慧校園是以IoTtalk與MapTalk平臺整合校園應用;智慧製造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協助製造商收集分析數據、檢查產品瑕疵,及判斷錯誤種類等工作。 1.星空地一體化6G行動網路之核心網路技術與NTN應用研究(科技部)
2.具安全機制之整合式推播系統研發(科技部)
3.智能化豬隻繁養殖場生產系統之建構(科技部)
4.5GIIoT時間敏感網路系統延遲與效能評估與控制機制優化(資策會)

施能義

1.智慧型控制 - 主要研究在應用智慧型控制處理具非線性、時變和複雜不確定的控制系統。
2.數據建模 - 主要應用深度學習、模糊理論與遺傳運則等研究數據建模。
3.聲源定位 - 研究可自適應調控方向麥克風,降低噪音干擾有效提高訊噪比。

陳永欽
陳永欽教授;他目前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物聯網應用領域之數據採集、無線數據傳輸、伺服器串流傳輸和電能控制等技術領域。 研究主題包括:
  • 電力信號採集、電力品質分析和管理
  • 類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技術用於電力信號分析和分類
  • 智能插頭於物聯網電源控制應用
  • 強化學習算法應用於物聯網控制系統
  • 使用AI技術的語音自走車

蕭進松
本人目前著力於微奈米光電之主被動功能元件之設計,並也嘗試開發新穎電磁數值計算方法 . 最近對於[人工智慧]在各領域之綜合應用也有興趣,如疫情預測, 醫療應用...等. 另外也探究[量子電腦]之各種量子運算方式(矽自旋量子,
離子井 超導迴路 鑽石空位和拓樸量子).
人工智慧於奈米分光器設計(科技部)

陳兆南
1. 資訊科技應用:以擴增實境、電子書及即時回饋系統等資訊科技應用於資訊教育領域的研究,近幾年指導論文1.即時回饋系統融入補救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態度與成效之研究,2.年擴增實境(AR)應用於英語領域情境教室之研究-以臺中市立新國中八年級為例等相關論文研究主題。
2. 電子資訊領域應用:應用資訊與實作方式進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發、奈米科技的開發,近幾年論文1. 利用液相沉積法製備中空結構二氧化鈦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應用,2.以射頻磁控濺鍍製備AZO/銀奈米線 複合透明導電薄膜之研究。
智慧感知與互動應用研究(科技部)

陳瑞奇
陳瑞奇副教授;他目前的研究興趣集中在資料探勘、生醫資訊、生醫通訊和無線網路資源管理等技術領域。研究主題包括:上市公司未來營收之預測、台灣癌症發生率之資料探勘與預測、時間序列資料集之視覺化探索、藥物療法有效性及安全性之系統性回顧分析、以及行動無線通訊系統頻道資源配置演算法。
台灣50ETF成分股上市公司盈餘預測之演算法(科技部)

莊政宏
莊政宏老師著重在影像及視訊處理(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等相關研究領域,近年來更著重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熱門研究領域,例如行車視訊之分析與辨識及利用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合成影像等。研究計畫方面主要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及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以及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合作之研究計畫。我們實驗室的目標是將研究方法應用於醫學領域,培養未來資工領域AI人工智慧之專業人才。


 
基於對抗自動編碼器的特徵轉換合成人臉影像(科技部)

蔡志仁

科技部
(2021/08/01  ~  2022/07/31)
應用人工智慧發展改善大學生科技成癮之個人化早期偵測與自我導向學習系統--子計畫三:人工智慧個人化自動偵測科技成癮技術III
(2020/07/01  ~  2022/06/30)
強腎鏈始創計畫:以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驗證結合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所架構之臨床腎病照護平台(2/4)
(2019/08/01  ~  2022/07/31)
應用人工智慧發展改善大學生科技成癮之個人化早期偵測與自我導向學習系統--總計畫及子計畫一: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萃取科技成癮資訊之APP系統
(2019/08/01  ~  2022/07/31)
應用人工智慧發展改善大學生科技成癮之個人化早期偵測與自我導向學習系統--子計畫四(含子計畫二):認知行為自我導向學習系統的開發及其在改善大學生科技成癮風險的成效評估

產學計畫
(2020/04/01~2022/03/31)
以深度學習判讀腎臟超音波預測急性腎盂腎炎機率
(2020/11/01~2021/10/31)
使用強制肺活量資料及監督式YoloV5偵測病徵方法設計電腦斷層影像3D肺纖維化程度指標的計算方法
(2020/11/01~2021/01/31)
開發電腦斷層掃描2D切片影像的非監督式群聚演算法以定量肺纖維化程度
(2020/0/01~2021/07/31)
以AI量化病患腹部X光腹主動脈鈣化程度
(2020/08/01~2021/07/31)
智慧AI健康偵測與關懷系統—主觀痛覺與生理訊號間的關聯與預測研究(第一年)

大專生計畫
(2021/07/01~2022/02/28)
應用臉部特徵定位輔助兒童呼吸障礙治療前後之改善分析

客製化機械手臂的3D影像伺服系統開發

龔自良
本人近期的研究方向為網路群集連通性及廣義結構連通的拓樸分析及其應用於故障診斷、容錯路由的演算法設計,同時也從事自然語言處理進階應用的相關研究,例如結合評論內容趨勢變化及情境感知服務的精準推薦系統、基於深層語意特徵的評論內容情緒分析、中文寫作輔助學習系統等相關研究。
基於自然語言深度神經網路建模之中文寫作輔助學習系統(科技部)

朱學亭

1. 智慧製造: 利用深度學習處理瑕疵檢測和產品計數等問題。
2. 生物資訊: 分析基因定序資料以解決疾病的系統生物學問題。
3. 無人機應用: 無人機在農業、物流、安防和檢測上的應用。

深度學習應用於口罩生產的瑕疵檢測之研究(科技部)、
深度學習應用於異常音訊監控的研究(科技部)

王經篤
標籤化序列資訊擷取: 一個具可擴充性最大重複序列抽取方法及其應用
◎ 美國專利: (U.S. Patent No. 10,409,844)
◎ 台灣國道高速公路任意路段車流分析-藉由電子匝道
◎ 跨多物種生物全基因體DNA最大重複序列抽取與分析
◎文件挖掘-文件考古趨勢研究
◎ 產品品質控制-利用標籤化生產履歷序列分析
雲端計算:
亞馬遜學術學程專業講師 (AWS Academy program : Cloud Practitioner)
機器學習:
類別架構關係與模糊度研究
傳染性疾病染疫者時空足跡之重複路線抽取與研究

林俊淵

林俊淵教授的研究主軸為機器學習技術、平行處理技術、生物資訊、腦科學、計算化學等領域,多年研究從事於利用GPU技術於生物資訊相關工具的開發,近幾年亦著重於腦科學影像分析的工作,除此之外,也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於藥物設計、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等應用領域,過去五年共發表了學術期刊論文(SCI 索引)10 餘篇、國際研討會議論文 10 餘篇,主持4 項科技部研究計畫、擔任6項科技部研究計畫之共同主持人、主持7項產學合作計畫,其合作單位有台塑企業、台達電子、淩華科技、科盛科技、捷揚光電等。

從步態預測失能風險之智慧監控系統及具預防及延緩失能的體適能運動促進服務模式建置(科技部)

何承遠
何承遠老師自國立交通大學(簡稱交大)取得資訊工程博士,在十年期間先後服務於產學研不同機構單位,比較深刻的經驗有(1)至微軟亞洲研究院短期研究,與那裡的研究員共同開發出用於各系列Windows作業平台的網路通訊協定Compound TCP、(2)在交大研發中心與友訊D-Link共同研發MyDlink服務的前身,特別是服務中主要核心的網路通訊部分、跟(3)參與新創團隊、親身力行創業實務。
現今,承遠老師的主要研究議題有兩個,分別是(1)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發和其相關應用、以及(2)資料中心網路和多路徑網路傳輸的效能提升與相關議題的解決方案。而在實務上感興趣的項目有(1)跨平台APP開發、(2)遊戲製作、以及(3)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協助產業解決問題。
對上述議題或項目有興趣的同學,歡迎直接跟承遠老師聯絡,tommyho@asia.edu.tw。
利用機器學習製作網路封包丟失預測器、
使用網路封包丟失預測器評估傳輸控制協定效能

張剛鳴
1.     生醫訊號特徵萃取: wavelet,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2.     生醫訊號分析: EEG, ECG, HRV, EMG, Gait, Accelerometer, Center of Pressure, eyetracker
3.     人工智慧與醫療診斷應用
發表論文連結:https://ppt.cc/fqpXNx
以眼動儀參數與多重迴歸分析建立即時視覺疲勞偵測指標

游瑞松

1. 人工智慧應用於半導體材料技術。
2. 感測器原理及技術。

謝長倭
(1) 核磁共振造影相關技術
這方面研究主要是探討大腦功能,探討主題有二:分別是是雷射針灸與靜坐對大腦功能的影響與變化。
(2) 生醫訊號分析
主要為做HRV與血壓脈搏頻譜分析,發表過以頻譜分析探討自主神經系統對血壓脈搏波形影響,以及心電圖訊號分類切割等相關主題。
(3) 儀器系統開發整合
近年來結合相關實驗儀器設計,如設計核磁共振相容之雷射針灸系統,與射擊訓練擊發時刻與腦波儀精準同步系統。另一方面也有農業物聯網相關系統設計。
臉部肌膚病徵檢測

陳榮燊

1)  光學設計
    智慧相機鏡頭設計、車用鏡頭設計、AI人工智慧光學設計
(2)  數位影像及熱影像處理
    運用Matlab、Python等程式語言,做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研究,
    如中醫「色診學」診斷系統之開發、卷積神經網路(CNN, Convolution Neutral 
    Network)人臉辨識與數字辨識。
(3)  量子計算、量子電腦入門
    量子力學基礎、量子計算、Qiskit實作

漸進多焦眼鏡光學設計

葉榮輝
主要研究領域為:1.矽光電倍增管:其主要特性為的單光子偵測以及能精確得知光子到達時間的能力,主要應用於高能物理上。此外其高敏感度的光偵測器在工業、醫療方面及日常生活中,都有非常多的應用需求。2.低增益雪崩探測器(low-gain avalanche detectors, LGAD): 具有訊號反應時間快(約為數十picosecond)及抗輻射傷害的優點。 
低增益累崩矽偵測器之研究、
矽光電倍增管之研究

柯賢儒

研究領域:自動控制、訊號處理、類神經網路、電腦網路
近期研究方向(研究計畫)
  1.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2021-2022)基於高強健性狀態空間結構之改良式適應性IIR濾波器、二維濾波器和遞迴神經網路系統設計與實現(計畫編號:110-2221-E-468-014-)
    本計畫將基於已獲權威期刊刊登之研究成果-同時具備高強健性與高運算效率在有 限精確度實現下之最佳化無限脈衝響應濾波器結構實現下面的項目: (1) 設計易判斷穩定度、高強健性、低運算複雜度的改良式無限脈衝響應(IIR)適應濾 波器。 (2) 設計高計算效率極高強健性二維IIR濾波器及穩定度分析。 (3) 具高運算效率及高強健性之最佳二維濾波器合成。 (4) 將最佳濾波器結構推廣至動態遞迴類神經網路。 (5) 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之硬體實現(含二維濾波及RNN網路)。
  2. 指導大專生科技部計畫(2020-2021) 以單晶片實現最佳化狀態空間型式濾波器 (109-2813-C-468-003-E)
    本計畫使用指導教授利用現代控制理論所開發的最新技術,可以找到一種最佳的數位濾波器結構,使得在8位元的Arduino的單晶片實現下,仍然可以將帶有60Hz電力線雜訊的心電圖訊號完美還原,解決了過去高階數IIR濾波器難以用低位元單晶片在極低頻環境中運作的困境,使得生醫訊號處理可以使用更低的成本加以實現。
最佳化狀態空間結構的決策回授等化器設計(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 DFE)
  呂威甫 研究領域:
1.  無線感測器網路之排程演算法設計
2.  推薦系統演算法設計
3.  線上學習演算法設計
4. 生物序列分析演算法設計


近期計畫
110年科技部大專生計畫
基於線上學習的個人化程式學習推薦系統



 
基於線上學習演算法,學習分析學生程式學習狀況,並推薦學習課程

以機器學習方式,建構最低耗能之無線感測器網路排程
  楊偉儒

主要研究領域: 類神經網路、機器學習、通訊網路、程式設計、效能分析。

關國裕

射頻系統:微波元件、電磁干擾與相容、無線接收發射系
統等技術之研究。
電力電子技術與應用:再生能源、電能轉換、儲能技術、
電力品質、無載耗能管理相關技術等技術之研究。

  Dinh-Thuan Do Dr. Thuan was the recipient of the 2015 Golden Globe Award b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p 10 outstanding scientists nationwide). He received Medal of Creative Young Talents in 2015. He was named in the Stanford's list of top 2%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in 2020. He was invited as a TPC member in IEEE flagship conferences such as GLOBECOM, ICC, WCNC. He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an Editor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Elservier), an Associate Editor of 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pringer), an Associate Editor of ELECTRONIC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ICT Express and an Editor of 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He was a Lead Guest Editor of the Special Issue "Recent Advances for 5G: Emerging Scheme of NOMA in Cognitive Radio 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in ELECTRONICS in 2019. He is also serving as Lead Guest Editor of a Special Issue on "Enabl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RIS) for 6G Cellular Networks,"  ELECTRONICS in 2021; Guest Editor of a Special Issue on “Power Domain Based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in Sensor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IJDSN) in 2020 and a Guest Editor of a Special Issue on “UAV-enabled B5G/6G Networks: Emerging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PHYSICAL COMMUNICATION (Elservier) in 2020.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over 100 SCIE/SCI-indexed journal articles, and over 4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apers. He is sole author in one textbook and six book chapters. 

Research areas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Assisted network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Massive MIMO, Cooperative MIMO communications
mmWav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nergy harvesting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Cognitive radio
Small-cell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UAV networks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Io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