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專家帶來跨領域知識饗宴,深入探索多元文化、人文關懷
麥客豐文創培訓中心資深講師劉榮祥,分享「用簡報說好故事:讓你的文字動起來」。
亞洲大學為啟發同學深度思考學習力,由通識教育中心主辦、深耕辦公室協辦的「通識教育講座:文學嘉年華」,邀請6位文學、生態、文化與動物倫理等領域專家來亞大,透過故事、旅行、生態、文化與創作等多重視角,帶領同學跨越學科界線,深入探索多元文化、人文關懷。
亞大通識中心主任黃淑貞表示,透過「文學嘉年華講座」多元主題的分享,希望幫助同學打開視野、理解學習的目的,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認識自我、關懷社會。
首場邀請麥客豐文創培訓中心資深講師劉榮祥,以「用簡報說好故事:讓你的文字動起來」為題,分享簡報製作的核心觀。劉講師強調,簡報設計的核心不在於炫目特效,而是邏輯與情感的融合,操作文字圖像化的過程,也能學習「敘事+視覺+結構」的技巧。
「山貓森林」創辦人吳金樹,分享「從《裨海紀遊》窺見大肚山的人文與生態」。
「山貓森林」召集人吳金樹,分享「從《裨海紀遊》窺見大肚山的人文與生態」,援引清代郁永河的紀行文學,結合自身攝影與田調經驗,描繪300年來大肚山地景與物種的演變。吳老師強調,大肚山是地方文化與自然生態的結晶,期許同學更深刻認識家鄉,對自然環境投入關注。
靜宜大學中文系彭心怡老師,以「客家裙裾裡的美與詩書香」為題,從傳統客家女性服飾入手,探討客家文化中的詩意與生活哲學。她以平凡的「釦頭」為例,探討客家女性在歷史演變中的文化意涵與堅韌精神的淵源。她說,語言與衣著一樣,都是文化的載體與記憶的延伸。
旅遊作家李婷萱,以「20萬環遊世界行不行」為題,分享了自己和家人以100萬預算,完成220天、26國的環球之旅的經歷。她強調,真正的勇氣來自於踏出舒適圈,尋找自己的生活態度,並鼓勵同學勇敢出發,就有無限可能。
靜宜大學中文系彭心怡老師,主講「客家裙裾裡的美與詩書香」。
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李翠鳳老師,以「從閩南新年歌謠談禮俗典故及其意涵」為題,深入剖析台灣閩南新年歌謠。她解讀了春節歌謠中的禮俗規範與家庭價值,提醒同學歌謠是承載傳統信仰與生活智慧的「生活語言」。
台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龍緣之,以「尋找動物烏托邦:田野調查、紀實和書籍創作」為題,結合動物權與田野紀實,揭露皮草產業、展演動物與飼養結構的多重議題。龍老師指出,動物保護的核心不僅是「可愛」、「關懷」,更是一種倫理選擇與消費意識的轉變。她鼓勵同學以各種方式支持動物福祉,「改變從不遙遠,只要願意關注與行動,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的起點。」
職治系林同學說,聽完彭心怡老師分享客家文化後,深感前人生活之不易。資傳系王同學則在聽完李婷萱作家的環遊世界分享後,決心打破自己的舒適圈,大膽冒險一回!
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李翠鳳老師,談「從閩南新年歌謠談禮俗典故及其意涵」。
台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龍緣之,主講「尋找動物烏托邦:田野調查、紀實和書籍創作」。